活力新衢州 美丽大花园 大家谈丨 第三期《电视问政》有感(一)

电视问政有感2018/9/10 8:54:32
0

(一)市农办 蒋国强

昨晚,观看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电视问政节目,感觉节目紧贴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和百姓热点,主持人问得到位,评论员评得精准,辛辣刺激,可看性、针对性越来越强,节目办得越来越好。本人也曾作为被问政者参与过节目,看了之后,结合自身参与节目的感受,认为电视问政具有三重意义。

一、电视问政帮助发现问题。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了电视问政之后才发现,每个行业工作中竟然存在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该行业主管部门自身发现并解决,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细究电视问政反映的这些问题,行业主管部门之所以没有发现,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次观。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讲成绩大写特写,讲问题轻描淡写,即便有问题也忽略了;二是无视观。电视问政所反映的问题,都不是临时产生的问题,可以说长期形成的,且不容易解决,也正因为问题长期存在,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有问题也就视而不见了;三是不实观。因为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扎实、细致,没有用脚步丈量民情,没有面对面倾听百姓心声,也就出现了没有及时了解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百姓的殷切需求。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发现不了,解决不了。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长期以往必将疏远党群、干群关系。显然,电视问政是有效反映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渠道。

二、电视问政倒逼问题解决。问政节目一开始,就对上期节目反映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反馈报道。从报道来看,过去两期反映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对相应单位知错就改进行点赞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只有电视节目曝光之后才能解决。我想,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下定了决心。问题解决有难度是肯定的,但并不是无解之题,关键还在于解决问题的决心。电视节目曝光之前,面对困难问题不想碰、不愿碰、不敢碰;电视节目曝光之后,退无可退了,硬着头皮也要上,下定了决心,力度大了。二是形成了合力。一些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除了决心不大之外,与问题复杂、矛盾累积不无关系,光靠一两个单位解决不了,需要大家形成合力。之前往往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愿当牵头部门。曝光之后,大家不计较了,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了,合力形成了,制约问题解决的体制机制障碍也就得以理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三是创新了方法。通过电视问政,在镜头面前作出解决问题的承诺,不会一味地强调解决问题的客观难度,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想尽一切办法破解难题。

三、电视问政推动常态长效。电视问政在推动具体问题整改落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促进行业主管部门深刻反省,着力从工作作风、担当精神、服务能力、政策举措、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举一反三,查找不足,明确整改方向,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二)市法制办党组成员 徐兴


9月2日晚,第一次参加第三期“电视问政”节目现场录制。坐在演播室整整三四个小时,作为部门代表坐在观众席的我,始终感受到现场气氛的高度紧张和火辣,何况那些坐在问政台上被主持人和嘉宾逼问得如芒在背的被问政领导们。走出演播室,突发奇想,假如有一天,“不幸”坐上了问政台,怎么办?

假如有一天坐上了问政台,说明我们的工作很重要。虽然被问政单位领导大多不情愿面对主持人的咄咄逼人,不愿意面对现场近200名观众和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但换个角度看,能被选中,客观上不正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吗?从第一期的农房风貌提升、第二期的营商环境,到本期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电视问政无不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聚焦政府工作的一线主战场。从这个角度说,媒体监督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重视,一种关爱。

假如有一天坐上了问政台,说明我们的工作有问题。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难做到十全十美,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对待问题的态度。有的问题我们可能了解但还未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媒体的监督会促进问题的解决;有的问题我们自己可能还没发现,借助媒体的报道会使工作得到改进。正如一位现场嘉宾说的,问政是问计。所以,我们不能讳疾忌医,不能遮遮掩掩,不能文过饰非。

假如有一天坐上了问政台,更说明我们的工作要改进。本期问政节目引入了电子表决器,使满意度测评更准确、更客观,也更火辣了,因为每次现场打分,满意率大都低于50%,这说明工作还有提升的巨大空间。有嘉宾点评说,态度决定进度。面对电视镜头,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直面问题,坦诚相待,相互协作,现场办公,立说立行,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当然,坐上问政台,毕竟有较大的压力,为了更少甚至不被问政,努力做好工作方为正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信于民。